26.10.10

葉問 原聲與不原聲


這個時候來說葉問?只因林敏聰及 陳奕迅(Eason)之過——由Eason 新專輯裏的《葉問風中轉》而起。繼《一支得掛》後,Eason 似乎想名正言順地「搞鬼」,竟然和林敏聰拿葉問宗師來搞笑。話說陳奕迅這個肥仔要拜葉問為師,二人進行一輪搞笑癡纏(陳奕迅部分)及冷臉拒絕(林敏聰部 分)。以懶洋洋的聲線唱出,竟然令人想起小克漫畫的冷峻爛笑話。不過最大驚喜還是久未出聲的林敏聰大顯身手,用個人大碟如《塔里班癡線電台》的聲線來 Rap 出大師的愛理不理態度,叫人回味呢。

這首歌自然是拿一代宗師來開玩笑,歌詞中最正宗字眼可算「黐手」是也,雖然也逃不過被惡搞。就是因為半正宗半搞笑,令我好奇找了三套葉問專輯來聽聽。

先 說說非正典的《葉問前傳》,它的原聲比其電影的「外傳」性更顯明,叫人聽上去確為其「非正統」尷尬,兩首主打《千尺浪》與《相思》都有借鏡其他歌曲,但擺 脫不了舊作,沒甚驚喜或新意,而且聽上去還有點奇怪,大概原曲太深入民心了!張繼聰的《千尺浪》是中國民樂經典《闖將令》的變奏,在周星馳的《功夫》也出 現過(亦令歌曲增添幽默感呢)。《相思》則用以英國民謠Greensleeves來改編,實在不知與中國傳統有何相承之處。反而其他純音樂傳統感較強,而 且大多用中樂器,很有中國韻味。《拜入師門》一首更用上強烈節拍,似練習詠春時拍打木人樁的聲音。

至於《葉問》1 和2 的電影原聲,由川井憲次擔任創作,就大有來頭。他是《七劍》、《龍虎門》、《墨攻》等的音樂配樂;他為這些動漫型的電影配樂,亦大有淵源。他在日本動漫 圈子是出名兼活躍樂人,熟悉《亂馬1/2》、《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甚至《死亡筆記》的動畫迷一定認得出他的配樂,全出自他的手筆。《葉問》主題曲 《一代宗師》纏繞在腦海不休,是比電影更深刻的標誌。兩張原聲都值得細味。

22.10.10

節拍與警察與狂迷 《跳躍大搜查線》

《跳躍大搜查線 Movie 3 》在香港上映在即。優先場上,片尾曲因為影評人環節而被刪,令觀眾異常鼓譟。可見電影狂迷也是音樂狂迷,而音樂於這個系列的重要性,更在咒罵聲中一目了然......還有什麼比這種憤怒更能證明電影音樂的必要性呢?

有趣的是,《跳》向來都有不少「狂迷」式罪犯,犯罪迷、動漫迷、跟蹤迷、宗教迷....而看得多他們的瘋狂,亦無減螢幕下狂迷的瘋魔。沒有了片尾曲,就猶如一個聖祭或儀式遺漏了不可或缺的程序,絕對能把人迫得更瘋。

公關姐姐被罵得不知所措後,我腦海中不由得浮現電影的片尾曲,織田裕二的《Love Somebody.....雖然電影已是拍到第三集,但關於《跳》,大家都眷戀著電視劇的根。每次片末credits升起,那首扣人心絃的「情歌」就會徐徐播著,還記得較悲傷的結局時,還會放以「Piano Version」,簡潔的音樂更有力 -- 明明是警匪片,當中的熱誠、人性和愛,卻觸及情感深處。音樂功不可沒吧。

《跳》的電視電影版本,都有灌錄原聲專輯,原教主義版本的電視原聲《Rhythm and Police》是最「乾淨」的,沒有orgelJesus versions: 人物介紹時必響起《Rhythm and Police》、還有場面主題曲《C.X.》、開大會的《G-Groove》、破案成功的《Moonlight》、三位局長出場的《OTOBOKE….音樂設定畫面和故事,一聽原聲猶如看多一次。

眾多sound tracks令人眼花繚亂,2004年就出了合輯《Rhythm and Police/The Complete File》,包含了電視版的原聲及Sound File (前者是主題音樂,後者多點小配樂),還有Movie 1Movie2Movie 2 再分原聲和Sound File,當中最珍貴是bonus track收錄了青島審犯時的對話,那也討人喜愛的原聲元素 輯錄一些sound bites,能令原聲專輯更立體,與劇情更息息相關。其他版本百聽不厭當然還是以上說過的「主題曲」,《跳》一向除了劇情出色,場面調度以及音樂配襯都是迷魂散,眼看耳聽的官能刺激,rhythmpolice,誰能逃過成為狂迷的命運? 做狂迷不要緊,將音量收細不擾人就好了。


20.10.10

節拍與警察 (與狂迷)


《跳躍大搜查線 Movie 3 》在香港上映在即,優先場上因為片尾曲被刪,令觀眾異常鼓噪,可見電影狂迷也是音樂狂迷;而音樂於這個系列的重要性更在咒罵聲中一目瞭然……還有什麼比這種憤怒更能證明電影音樂的必要性呢?

有趣的是,《跳》之中向來都有不少「狂迷」式罪犯出現,如犯罪迷、動漫迷、跟蹤迷、宗教迷……看得多他們的瘋狂,亦無減熒幕下狂迷的瘋魔。沒有了片尾曲,猶如一個聖祭或儀式遺漏了不可或缺的程序,絕對能把人逼得更瘋。

可憐的公關姐姐被罵得不知所措後,我腦海中不由得浮現電影的片尾曲、織田裕二的Love Somebody。雖然電影已是拍到第三集,但關於《跳》,大家都眷戀着電視劇的根。每次片末credits升起,那首扣人心弦的「情歌」就會徐徐播着;還記得該電視劇一些單元有悲傷的結局時,還會放以Piano Version,簡潔的音樂更有力——明明是警匪片,當中的熱誠、人性和愛卻最觸及情感。音樂功不可沒吧。

《跳》的電視電影版本全都有灌錄原聲專輯,要說當然由最初最純的「原教旨主義」版本說起,電視原聲Rhythm and Police最乾淨,沒經過remix:人物介紹的Rhythm and Police、場面主題曲C.X.、開大會的G-Groove、破案成功的Moonlight、三位局長出場的OTOBOKE……音樂設定畫面和故事,一聽原聲大碟猶如看多一次電影。

眾多sound tracks令人眼花繚亂,2004年就出了合輯,包含了電視版的原聲及Sound File(前者是主題音樂,後者多點小配樂),還有Movie 1和Movie 2之分,Movie 2 再分原聲和Sound File,當中最珍貴是bonus track收錄了青島審犯時的對話,那也是我最喜歡的原聲元素——輯錄一些sound bites,能令原聲專輯更立體,與劇情息息相關。其他版本百聽不厭當然還是以上說過的「主題曲」,《跳》除了劇情出色,場面調度及音樂配襯都是迷魂散,具備眼看耳聽的官能刺激,誰能逃過成為狂迷的命運?其實做狂迷不要緊,將音量收細就好了。

18.10.10

如何為文藝配樂命名 《山楂樹之戀》


香港即將上影的《山楂樹之戀》由大導張藝謀執筒, 「中國最駕勢」的導演拍「史上最純淨」的愛情(語出宣傳),當然是個有趣對比。至於原聲音樂,也找來同樣駕勢但以純淨古典為主的陳其鋼擔綱。和張導一樣,他也是08 北京奧運班底,再加上歌者常石磊,真的湊合了一個奧運主題曲場面了。

陳其鋼是聞名歐洲的音樂家,一直以來堅持中國元素,也是一個豪言快語但富古典氣質的音樂詩人。是次為這個多麼「中國」的故事去配曲──故事說文革時期的一段愛情,曲風方面當然把西方元素都抹掉,徹頭徹尾是中國式文藝音樂。我未看電影,單聽原聲專輯時,只覺得千篇一律;總有不少電影原聲碟差不多以同一首主題曲作變奏,但這麼感傷的歌真是多聽會生病。可是,後來在網上看到《山楂樹之戀》的首映禮,當日找了兩個舞蹈員在簡潔的山楂樹布景下翩翩起舞,播出的主題曲格外動聽,便發現這確是舞台之歌,配合藝術表演才能發揮其魔力,亦令人想起無數關於中國的劇場音樂,相信在銀幕上的電影,這些歌都會別有效果。

既然千篇一律的旋律可以是因為舞台表達形式,在音樂部分還可以說得過去,但在歌曲命名上則不太行得通。歌名《靜秋告訴媽媽老三病情》、《靜秋尋找老三》、《靜秋尋找無果陷入思念》等,都叫人看得納悶。其實文藝音樂要緊扣文藝題旨也不等於緊扣劇情,換上曖昧迂迴一點的名稱,也無傷其「純淨」度吧。國內不少文藝片的原聲都會以英文為歌曲取名,《大紅燈籠高高掛》以至《色,戒》等衝出大陸的電影如是。英文化自然是陌生化的手段,First Night with Master、Mei shan Sings、Remember Everything 等,都是把看圖作名式的名字美化,而The Se asons、Exodus、The Secret 等的單字式作法,直接譯作中文(有不少原聲也會如是,只用二三字詞語)也一樣符合文學性。中國藝術注重留白,藝術品中的原聲命名,何嘗不是該留點遐想給聽眾?

5.10.10

一期兩會 黃耀明x 何韻詩x 林海峰

都怪我過分執着懷舊。一確認有「黃耀明x何韻詩x林海峰拉闊音樂會」的票,我第一時間找回黃耀明x林海峰的拉闊CD(1998年),盤算最希望他們重唱的歌目。那次,兩個從解散了的組合走出來的個人歌手,來了個投入的crossover,形同一次性的珍貴組合,就在十二年後的這一晚再次走近。雖然他倆也沒有太刻意地提起,但在曲目間重現了那一晚相會。

開場第一首歌是《人山人海》,與那年那晚同是開場曲,叫人振奮。之後還有《小王子》及《的士夠格》,雖然兩首歌個別地分散在不同環節,但也屬暗暗向98年那次來個呼應。除了歌曲選擇有明顯的延續,更叫人會心微笑的是精神上的延續——那就與林海峰(Jan)和黃耀明(明哥)的背景有關。

林海峰由軟硬天師而紅,黃耀明由達明一派而來,二人都是八十年代的當紅組合,雖然形象不同,但歌曲都是風格別具一幟。在98年的演唱會裏,他們做了crossover的互唱,而有趣的是,他們有刻意揀選對方的歌曲演唱時,都有注重對方在組合時期的歌,林海峰甚至選了劉以達的《晚節不保》,那並非黃耀明所唱的作品,卻是重要的回饋——他們從來肩負起的不單是自己的身份,還有不散的組合氣息,那是每一個組合音樂人都擺脫不了的。而在 2010年的這次,黃耀明以一曲For you(《車欠石更》,1991)冧倒全場,那是軟硬時代的作品了,簡直喚起大家十年前的回憶!林海峰則找來何韻詩合唱《請勿客氣》(《廣播道軟硬殺人事件》,1993)。

樂迷對歌手,從來都不是看他單一歌曲的成就,而他們歷史愈久,背景愈複雜,就更有千絲萬縷的情感瓜葛──是無盡的組合年代回憶,還是樂迷二十多年來由組合到單飛亦誓必追隨的忠誠。當然,他倆個人發展初期的歌曲,這晚也有出現,《春光乍洩》及《私人珍藏》分別由何韻詩及黃耀明唱出,令人回憶他們更完整的歌路發展。

徹頭徹尾的混合式

平心而論,撇除我抽出了以上幾首歌的次序來評論,演唱會原本的曲目鋪排是有心思的——先有大合唱,然後互唱大家的歌曲,接着是緊貼香港新聞的《導遊阿珍》(重複惡導遊阿珍精句)、《下世紀再嬉戲》(悼菲律賓人質事件)及《光榮之家》(回應樓價飆升現象);接着是香港日常百態,以錄像字幕和不太相關的歌曲製造矛盾:《請勿客氣》配「我好掛住你囉」等靚仔靚妹用語、《給我愛過的男孩們》配「草食男」等男族標籤、《For you》配高尚品牌名字、《邊一個發明了返工》配政府宣傳語,都將歌曲賦予新的意義。

視像及音樂混合後,便來個歌者混合,三人分別合唱了不少歌曲,才再到個人表演環節。以上部分全是心思之作,可惜每個環節都太短,感覺有點散亂,效果不及音樂上的混合鋪排有驚喜,明哥和Jan的Bad Romance絕對是高潮所在,其中還混以Kraftwerk的The Model,相信Lady Gaga也會佩服。之後林海峰唱的《活着多好》混以The One You Love及Careless Whisper兩首舊歌,還有《的士夠格》與《忘情森巴舞》重疊,可見樂人的用心。林海峰還將自己的《細路哥II》前奏加到《我係邊個》前面,更中 kidult樂迷的心底話。

翻唱環節 歌手上身

林海峰在個別歌曲上的編曲都很有心思;而黃耀明則在自己的環節裏給自己一個小小的主題——日本。他選了不同年代的歌曲而有對日本描述的:九十年代的《再見二丁目》(《光天化日演唱會》﹝2000年﹞也出現過)及近年的《迷失表參道》(張敬軒,2008),但最意想不到的是翻唱了周啟生的《淺草妖姬》。明哥一向有妖艷因子,卻鮮有歌唱類近嬌媚的周先生作品,這次是個重現模範。

說起妖艷,明哥跟何韻詩的《芳華絕代》都變成哥哥跟梅姐上身,亦是最有意義的一首合唱cover,因為明哥和哥哥的crossover淵源(無論是實質在《Crossover》專輯的合作,或是作為媚艷的代表),以及何韻詩與梅艷芳的師徒繼承,也令這首歌聽起來讓人更激動。

在翻唱系列裏,何韻詩還唱了Rubberband的《發現號》,但演繹Mr. Children的《しるし》則過分費勁,相比之下,她的獨唱環節在形象以至音樂編排都未算突出,有點淪為女聲配唱,那挺可惜。若在十年後要再跟林和黃會一會,她還得在運用聲線上下點工夫,把原、翻、混玩得更出神入化。

挪用歌曲 方是上策

演唱會中,往往翻唱比原唱更富驚喜。選得一首好曲,已經獲得觀眾一半的滿意了。而除了翻唱別人的歌將其化為自己的另一種風格,怎樣挪用亦是神來之筆。說的就是最末一曲Go West(Pet Shop Boys),他們三人以其作樂隊介紹及打圓場,對音之餘又好玩,是為佳作,亦是當晚音樂實力的縮影─三人背後有很強的編奏音樂人,令這晚在豐富層次的音樂中得到圓滿閉幕。

非法野: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3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