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巍,一個本身就像人生remix 了不知多少次的內地音樂人。香港人和他有過最近的距離,該是他獲王菲邀請寫的〈你〉(《唱遊》1998)。那時候,他還未改變。後來,因為自己的搖滾音樂仕途,令他頹廢、抑鬱。之後他不再反叛,寫的都是富希望的、溫柔的,被舊樂迷罵得翻天覆地,後來慢慢調節過來,又在08 年推出《愛如少年》,之後卻停產了。2011 年,他出《一時》,是所有冷靜歌曲的remix版,也是他remix 人生的一個態度。
經歷過種種,許巍不再寫憤怒的歌曲,甚至像王菲一樣,竟變得親和,讀起佛經來,那未必是每個樂迷都能接受到的。今次他選來的其中一首〈藍蓮花〉就很有禪意。他不再相信音樂要人頹廢或激進,現在他成了治療系,不僅對樂迷也對他自己。
平心而論,《一時》此碟的七首舊歌在新編曲下是動聽了,不知是否新鮮,還是歌曲的主題和lounge 音是絕配,為歌曲呈現了不一樣的面貌。
雖然電音明明是前衞聲音,但調慢了的歌曲令整個主題更符合他想做到的禪意。像人家提倡慢活一樣,就是另一種人生態度,一樣的詞,不一樣的編曲;滄桑感少了,對人生的希望更明顯。剛出道時的許巍很紅,不久卻患了抑鬱症,然後一人流放到旅途。回來後他轉了唱片公司,有些人批評他變了。
經歷過被人當成搖滾靈魂,也經歷過唱片公司倒閉,也經歷過天天無眠的日子,他由憤青變了一個平和的人。
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曲都是來自後一個時期,沒有《永恆》的虛無,也沒有《浮躁》的不安,而是充滿純真、親情等主題,像溫柔的白光,和剛出道的他是多麼的不同。
主題上的remix
許巍挑的都有返老還童之感——〈小魚的理想〉、〈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時光〉、〈旅行〉等都充滿冀盼。跳躍的編曲亦令其喃喃重複的主題更易入腦。當中〈少年〉的編曲用上弦樂及disco music(令人想起之前網上關於楊千嬅〈斗零踭〉前奏的討論,這種弦樂和電音配搭很會挑起神經),跳脫但華麗,帶聽眾一起回到他更早的時候,但是已是一種回望的態度去感恩。
〈星空〉則有點《鐵達尼號》主題曲的影子,令歌曲添夢幻氣息,但不是激蕩的愛情,而是細水長流,放諸其他親情和友情亦如是。
CD2 的長曲〈一時〉是純音樂,認得前奏是Erik Satie 的Gymnopé die No.1 ,黃耀明在唱〈禁色〉live 時曾多次引用。之後則是CD1 七首歌的片段串起,認不認得不重要,但作為之前全部歌曲的總結,這個十八分鐘的作品會令你明白為什麼許巍是個音樂詩人,那不只他在歌詞上的詩作成分(他的作品曾被編進現代詩集),而且在意念上和結構上,他是願意花心思的。
只要出師有名,無論名曰技術型(高級製作)或跨類型(genre),也能令rem ix 更實在。而選用什麼曲去remix,也是代表着自己的取捨。許巍的《一時》正是兩方面也恰到好處。
音樂和人生態度上的綜合
許巍把全部舊曲調慢15%,令其更合適地盛載新的編曲;放諸他的人生哲學,大概更慢更悠,也是切合他的態度。由搖滾去到大眾流行搖滾,再到這次的電音、disco music 及lounge,被很多人看成江郎才盡。許巍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你們不知道抑鬱症多痛苦!以及他說過那曾經因為沒有演出收入而窮得飯也沒得吃的日子,就明白他不斷自我調節的必要。
《一時》的封面以至雙CD,九對一制式過於形式主義嗎?或許是的,慢15%可能是gimmick,lounge 音也可能是投機,但好的remix 本來就應是門面功夫,但我確信這樣的他是有心的,而我們也希望他能繼續走下去。藝術家不是自殺就是覺悟,我們寧願聽多點佛音,也不願它絕響。那也切合他「一時即一切」之意。
| ||||||
講開remix,離題一講——除了許巍,去年華語樂壇亦有幾張remix 大碟。香港方面有感性版的林子祥lamusique,台灣有舞曲版的羅志祥《舞者為王》及蔡依林(Jolin)的TAKE 2-MYSELF Dance With Me。林子祥沒有新歌專輯這麼久,remix 版挑了他的個人經典如〈分分鐘需要你〉及自選串燒〈追憶╱單車╱空凳〉等,標榜的是高級發燒製作,出來是古典音樂化的編曲,以至轉變了的唱法,甚至跨歌手作品的medley,令專輯好評如潮。至於羅志祥及Jolin 的跳舞remix,就更屬此類型,視乎個人喜好,不過將舞曲remix 不易出色也不易出事(聽過很多司機會自己買混音機,把喜歡的流行曲都mix 成飛車歌,十分過癮),要評價的話大概要進舞池。 鬆手一點去分,還可把張學友的《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納入remix 之列。雖然不是在錄音室製作,但在一個音樂會全唱爵士編曲版本,也是remix 精神。微型爵士音樂會,大概最能表現張學友的信心,以廣東話唱jazz 是好嘗試,亦令他比起同代人永能穩守歌神神枱。他可以這樣做,亦是從他之前的成就得來。 Remix 不單是再創作,而是如何在從前作品的基點上,再添加及以意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