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usic.yule.sohu.com/20110216/n279368835_1.shtml
文/邮差
01-05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香港乐坛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都被诟病为青黄不接,市道萎靡,每年都在嚷着要救市。尤其是到了SARS肆虐,巨星陨落,甚至多位创作人离开的03-04年,更一度坠至谷底。
2005年何韵诗《梁祝下世传奇》,成为本世纪香港主流乐坛在性政治题材上的最大突破
幸亏,以陈奕迅复出的《U87》为标记,一个短暂复兴的阶段到来了。转会环球的EASON重获新生,以成熟男人形象出现的这张大碟同时赢尽口碑和销量,更入选《时代》周刊亚洲五大。而他的成功也使业内深受鼓舞——原来一张做非情歌和成人情歌题材,不做K歌做内涵的专辑也是可以有市场的!更令人鼓舞的是这年的新人辈出:从主流大众的新宠侧田、卫兰、邓丽欣到个性分明的唱作人王菀之、方大同、冯颕琪、应昌佑……香港乐坛一时间不仅一扫偶像当道的颓气,甚至连音乐类型及题材也开始多元起来了,这年的新人里出现了玩电子的Pixel Toy、玩摇滚的Soler,还有矢志“歌以咏时”的谢安琪!
香港乐评人冯礼慈认为,港乐从2005年开始就出现反弹,这“反弹”并非指市场,而是音乐的质素。但市场本身也从这年开始转往多元化的取向,这一年在粤语唱片里除了《U87》,还出现了方大同的《Soul Boy》,香港音乐史上第一张完整纯种骚灵碟;卢巧音的《天演论》,一张题材宏大思想深度超前的经典;李克勤的《演奏厅》,首张把HIFI和LIVE结合到主流原创流行曲里的大碟;甚至还有像林忆莲、林海峰、达明一派这些老而弥坚的宿将新砖……此外还不能不提何韵诗,一年内出了《艳光四射》和《梁祝下世传奇》两张给力大碟,尤其是后者,和同名音乐剧一起,成为这世纪以来香港主流乐坛在性政治题材上的最大突破。
06-08年:持续上升,改朝换代
2005年成为了粤语乐坛在本世纪的一大拐点。也是从那时开始,各大唱片公司,包括最商业化的英皇与EMI-金牌,也都注重起唱片质素与歌手实力等因素。唱片概念化、题材成熟化及歌手现场化,也都成为了此后几年的趋势。及至2006年,主流歌手如刘德华、古巨基、李克勤、许志安、杨千嬅、梁咏琪都在出人生碟唱社会歌,此前提及的05出道那一代新人如今更是心口挂个勇字越唱越强,继一年内光速杀入红馆的侧田及卫兰率先晋身年终颁奖礼男女歌手三甲后,05一代中更出现了方大同和谢安琪两位新天王、天后。前者在06-08年这段时间里先后创作了《爱爱爱》《未来》《橙月》三张足以傲视金曲奖的高质量大碟,最终加冕最年轻的叱咤男歌手金奖得主;而后者先是在06年凭植根社会民生题材的的《KSUS2》赢下“全城唱好谢安琪”赞誉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最佳女歌手头衔,产子复出后再以一首《喜帖街》唱遍整个2008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快拿下“四台联颁传媒大奖”最高荣誉的歌手之一。而与他们一起差不多时期出道,当年同被誉为“唱作六小强”的王菀之、张敬轩、农夫等也先后成为四大颁奖礼上的得奖常客——可以说,这一时期,05后新生代由“小众”逐渐走向主流,08年横扫四台颁奖礼,完成香港乐坛的改朝换代已成趋势;并且该时期的粤语作品分众化愈加明确,既注重歌以载道及成人情歌、非K歌的传播,而“非情歌”“哲理歌”也开始渐受大众追捧。
谢安琪凭借《喜帖街》拿下“四台联颁传媒大奖”最高荣誉
对于前一方面,一个可资参考的实证是,在05年-09年这段时间里,港乐最HIT的年度歌曲,从05年EASON的《浮夸》、06年基仔的《爱得太迟》、06-07EASON的《富士山下》,到07年轩仔的《酷爱》、08年KAY的《喜帖街》、09年MR.的《如果我是陈奕迅》……基本完成换代。而对于后一方面,唱SOUL/R&B的方大同、张敬轩、GEM,唱HIP-HOP的陈冠希、农夫,从文艺范一直玩到爵士范的王菀之,从爵士玩到非洲音乐的RUBBER BAND,玩POP ROCK的MR.甚至还有尝试暗黑TRIP-POP的麦浚龙,在曲风上已经抛离了本世纪前五年的那些传统K歌一大截身位;而谢安琪的《喜帖街》则把林夕黄伟文周博贤等诸位粤语词人一直致力于的“非情歌”运动推至高潮。用香港乐评人李重言的话来说,就是“他們的方向,正是香港歌壇“從狹隘拐回多元”、製作“精致化”的代表。”
09-10年:逐渐回落、混乱升级
“高峰的快感,霎那失陷”正当新一代歌手逐渐上位同时,剧变开始在09年降临。先是四大国际唱片脱离IFPI另组的HKRIA,因为和全港最大电视台TVB的版税谈判陷入僵局,演变成“四大”歌手无缘出镜TVB甚至连环球旗下陈奕迅、李克勤、张学友、谭咏麟等一干天王也“被杯葛”TVB主办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接下来更因此出现TVB、港台、商台、新城等四大电子传媒机构在“四大”歌手缺席情况下的“四台联颁传媒大奖”统计及举办上萌生分歧,各自为政,终在2010年令到有14年历史的四台联颁传媒大奖暂行中止。而此前一直于潜规则下暗涌的各唱片公司之间矛盾也在这一时期爆发,英皇、东亚为首的本地公司与以环球为首的国际四大唱片从暗斗变为明争,因奖失义,而他们中更隐伏着与某一传媒机构之间的矛盾,同样是因为奖项上的分配问题。
对于这一“乱象”,其实香港乐评人林纶诗与CHIKIN的分析不无道理:“反正唱片市道越来越缩水,业界也是被逼急了。本身既已干塘,为何还不抗争”事关像TVB这样的传媒机构,这个世纪以来口味保守且对本地原创音乐推动越来越少,甚至还出现过”舞影行动“那样的裙带关系负面。如今已是YOUTOBE\FACEBOOK乃至微博当道的互联网时代了,忍了许久的业界也自觉无须再事事看其脸色做人.
并且,"驶离K歌传统,歌曲风格愈来愈新派、西化和广泛"的新一代,口味也根本与仍然盯着师奶市场的TVB们不对胃口,买碟的人喜欢听的是有质素有内涵的歌,而电视台和电台整天播的却只是低龄化K歌,不幸的是他们又不会去买碟.市道继续萎缩,蛋糕越做越小之下,唱片公司还来跟传媒搞内讧,在外人看来自然港乐形象再度一落千丈,尚能在内地和台湾得而立足的歌手仅得陈奕迅、方大同和脱离香港市场多年的莫文蔚等寥寥几人,而他们中有大部分却上不了全港最大的电视台!
如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委慕容小虫所言,这两年下来“陈奕迅、容祖儿、古巨基、杨千嬅等老面孔一再成为颁奖礼上的大赢家、焦点所在,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陈旧乏味。新人上位难度重重,论资排辈的实际操作仍然严重得令人窒息。歌好倒成为一个其次,够辈分才是首要硬道理,当然唱片公司与颁奖的传媒机构有关系无交恶同样不可或缺在版税风波及杯葛行动的冲击下,连带这两年香港乐队潮的回勇等等香港乐坛亮点都通通被选择性地忽视。”
“这秒针转个弯 繁华极短暂,一切善或恶 聚或散,也定了早晚”,如去年走红的《有时》歌词所言,“历史的恩怨时代迫使”虽然盛有时,衰有时,祸福未必无所倚,林纶诗说“越窘迫的空間才越擠得出創意”,当下四台颁奖礼已经不很能反映民意反映市场甚至反映业界和媒体的声音时,音乐人像容祖儿何韵诗他们自己对网上乐评的重视,倒很能看出真正的公道到底在谁人心。而就跟这两年先后红火起来的MR.、RUBBER BAND等乐队一样,2010年在网上红起来的C ALL STARS,这些八零后、八五后音乐人身上隐伏的音乐与情怀,其实才是被传媒选择性忽视但却是体现当下及未来香港乐坛希望的真实亮点。有了这些亮点在,香港乐坛才不会只靠一个陈奕迅,或只靠一个电视台来支撑将来。
Source: 搜狐策劃: 香港流行乐坛的慢性自杀路
女傭記 - 天使變魔鬼
-
我和很多認識的人,和傭人關係很好。大新聞發生,土生土長香港人虐待印傭,很多人同情,也有很多人說他們虐待少主或老人時,咪一樣。
其實傭人真係有好有唔好,但我自己經驗所得,真係你對人好,人地唔會對你太差….我長大期間,有幸有兩個不同的菲傭在不同階段時照顧,有一個特別close。婆婆的傭人也是從小睇到我大,然後便是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