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2008-12-06
E07| 年華| 文化廊| By 林綸詩 人各有自己的高低起伏。放眼當今的香港社會,樂觀的老師會自殺、孝子會因為欠債而抱母燒炭、責任感重的警察會拋下家庭吞槍,震驚鄰居、同僚、社會。能醫人,卻不能自醫,這是表面的問題,但更深層的是,大家其實都不了解自己,最擅長的倒是騙自己,而最脆弱的部分,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脆弱。由一種「以為」開始,有些人最終會發現真實的自己,但更多人是從來都不知道有這種真實的存在。
要認清自己,是打從中學便被灌輸的陳腔濫調,但這個根本的個人問題,卻不斷成為社會悲劇的源頭。所以別認為導演山下敦弘的《松根亂射事件》題材太平凡,輕描淡寫的訴說了一個小鎮的故事、一個個別的事件。這些「亂射」事件,可是引申去到一個文學式的自我發現,揭穿了主角的真面目———一個連主角自己也未必知道的面相。電影沒有把一個人逐步抽絲剝繭,反而在電影的最後三分一,一次性地爆發主角的陰暗面。在紊亂的人生裏,以兩件顛覆的事件讓主角看真自己。
對白點醒觀眾
一宗撞車事件、一個智障女子懷孕,為光太郎一家及松根小鎮帶來衝擊。雖然片名的「亂射」意即劇情脈胳的亂射,但也正正在繁亂的劇情裏點出了這兩宗亂射事件之大。
主角光太郎在殮房裏發現撞車意外的受害人其實並未死去,這個復活了的女人原來就正是被光太郎哥哥「撞斃」。她聯同愛人一同騎劫哥哥,勒索他的金錢,更霸佔了他們的祖屋。另一方面,光太郎的爸爸也出了岔子,鎮上一個弱智的女孩傳聞懷了他的骨肉,女孩的嬸嬸不斷提醒光太郎,他父親要負責任。表面上,光太郎要收拾兩方殘局,故事發展下去,竟然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導演平實地以兩宗騎劫的事件,逐步顯出光太郎的無能,表面上乖巧正直的他,到最後其實連搞事者的爸爸和哥哥也不如。
電影中的幾句對白,正正點醒了光太郎及觀眾。導演以巧妙的手法,令我們一直站在光太郎那一方,他要為不務正業的哥哥收拾爛攤子,也有盡力做好警察的事務(包括在警署捉老鼠)。他雖生於破碎家庭,卻沒有走上歪路,更重要的是他在猥褻開放的小鎮中依然能維持到自身及公共的正義,這些都是討好觀眾的元素。可是,當他爸爸說出,其實鎮上的男人都知道弱智的春子是賣淫的,而爸爸也知道光太郎亦有光顧,觀眾便恍然大悟。所謂的乖寶寶,與其他人又有甚麼分別?更甚的是,他完全沒有為爸爸設想,也沒有質疑流言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青春片重要主題
至於哥哥的事,光太郎曾官仔骨骨的去請求「復活女人」及其愛人離開祖屋,但到最後仍是哥哥單人匹馬闖進去,結果被打至重傷,但至少他是承擔了自己的後果,光太郎除了義正詞嚴地怪責哥哥,其實並沒有做過有建設性的事。對他自己的錯,他完全沒有正視過。劇情暗示,弱智女子的骨肉可能就是光太郎的,但他完全沒有負過責任,或想過去承擔責任,罪名卻由爸爸背上,他從頭到尾都置身事外。
最後一幕,光太郎嘀咕說依然捉不到老鼠,同事開玩笑道:「會不會是只有你聽到有老鼠?」這正好道出,光太郎一直在做的,其實只是做給自己看,也成功把自己騙倒了。而人生最大的事件,其實也莫過於自身的領悟。《松根亂射事件》不像青春片,卻有青春片重要的主題———光太郎作為後青春的青年,也需要發現、成長。
本電影為「影意志」舉辦首屆亞洲獨立電影節參與的作品。RoundtableCulturalCollective為此次電影節的合作夥伴,以評論形式參與電影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