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晚對香港人而言,當然是大戰連連。利物浦大戰曼城,一代宗師大戰 Nobody 。面書上,兩者的洗版不相伯仲,我想起年尾時樂壇頒獎禮的盛況,真是望塵莫及。
從來,影評都不愁沒園地──我不是說賣不賣到錢,及市場有多緊張的問題,而是單純地看報紙版面,又或對頒獎禮的注目度──電影,無論你看過多少套,熟不熟悉票房,老中青還是會看,還是會關心的。
看到《狂舞派》監製及歌曲《狂舞吧》填詞人陳心遙在面書上的感言,「雖然唔係音樂頒獎禮,但係呢個就係我作詞至今第一個亦係唯一一個獎。」相信很多人會覺得,在這兒拿獎,比在四大拿風光啊。
金像獎吸引更多眼球,我嘗試分析,是否端莊當包裝是關鍵(今年除了林子祥演唱廟街化,還有健身模特兒的女主角點評爛 Gag ,其他還算莊重吧?)。還是音樂頒獎典禮真的要想想,是否引入有業界做評審的制度會較服人心?
再看回今天的面書或新聞 comments ,我發現我想多了。原來在今世紀,social media 當道,最重要的是有得「加把口」。樂壇頒獎典禮,鬧來鬧去只有「都不知是誰來的?」,「完全沒聽過這首歌」。一切口快快,不用解釋,卻千篇一律。電影金像獎可不同,要鬧《一代宗師》的,可以罵王家衞太扮野,可以罵章子怡係大陸厘,最後分析歷史口吻般說是內定;要鬧《狂舞派》的,可以罵講振奮不如《激戰》,亦可以罵只是一堆新人灑熱血,最後分析形勢般說是填新導演及演員的格子。而發言最大吸引之處是,你根本不用看過這兩套電影,便能擲地有聲,創意無限。
多眼球就多聲音,誰人理得獎項標準是什麼(有人說不如看回票房──《激戰》是第一的,就說《一代宗師》是造馬。原來四大頒獎禮應慶幸自己以自己自居,否則大家老早把它們與 IFPI 香港唱片销量大奖搞亂。),誰人理得電影的本質是什麼?反應都只淪為個人價值觀的展示場。
失憶
-
(謝謝以下微博人的截圖)
在《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錄》裡,女的只有一天的回憶,叫暗戀她的男主角很苦惱。(但最後當然化成浪漫橋段啦,如上圖)
我起初覺得超。級。浪漫好不好!!!
我以為自己代入女主角那被默默愛著守護著的感覺,
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實是與男主角共振了!
我對「對話」很深印象,無聊的尤甚
(電影裡的對話,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