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令我想起有次去看叱咤的演唱會,碰見一個年紀稍大的人(應該是阿女唔得閒去所以俾飛兩老),邊入場邊點評當今樂壇:現在的人都不懂唱歌的呵,尤其是那個陳奕迅,又肥又癲,都唔知點解咁多人鍾意?
我那一刻想,因為我都係又肥又癲......
上一代的人,慣了上得台就要有明星風範,接後的巨星亦是天王級,(我身為下一代的上一代,感覺下一代的偶像則是隊形齊整的日韓組合,對他們而言,可能又是一個偏見)。但在我成長時,陳奕迅(或楊千嬅一類)的吸引之處,就正正是因為他平凡。他唱歌,會用「我」,但有時也會如朋友般,用「你」,就算不用你不用我,有時也覺得他唱的是自己。他是明星,但你知道他對世界的感覺,和你相差不遠。即使這是市場策略也好。
陳奕迅,靠實力攀上去,是自己的興趣,能賺錢,但仍有被剝削的時候(巡演巡演巡演巡演巡演,另也要妥協於公司的政策)。對政治,會唱但不想評。工作裡,可以有自己的主見(與小克玩玩改歌詞,找 Swing 做做「真正最後的」 Swing 專輯),但也要接一些明知不討好的 project (幫政府歌頌香港的《同舟共濟》……)。有時對著米飯班主(包括電台與公司,甚至觀眾),卻又忍不住發脾氣。他營營役役為家人打拼(......),下班後卻不想回家。就算人際關係多好,其實也怕寂寞(他曾說多累都會情願坐在朋友堆中,即使自己已倒下去睡著了)。還有,他有情緒病。
那,也是在香港以至任何大城市,要做好自己的你我他她她之故事。也所以他唱〈人來人往〉,唱〈陀飛輪〉,才會特別動人入心。而〈任我行〉,由他唱來,更令羊群裡的羊抒懷──不勇闖不是罪,一心與同伴同行,也可以是人生的卑微目標。有時會矛盾,但誰不都是在社會與自己、興趣與工作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歌頌自由和夢想,可以留給Mr.去唱。中學時我很喜歡五月天,但一投入社會,我反而看到陳奕迅的可貴之處。
我不是陳奕迅的死忠。每一次演唱會我都不會花時間和精力撲飛。但我往往在其他音樂會中,都會被他驚喜彈出,擔任嘉賓而十分興奮。猜得到如楊千嬅的演唱會,沒人談論至林敏驄作品音樂會,都可以看到他的踪影。而每次,他都如斯享受舞台、與不同人 jam 歌的火花。他是否目中無人?樂迷一直看在眼裡。
大家對歌手的專業表現有要求,當然是好事。而當晚他嚴重失準,也是鐵一般的事實。但若明白他多一點,亦見過他鬧歌迷嘈住佢唱歌,你會稍稍明白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他對這份職業是不是完全無可敬可樂之處。
陳奕迅,會有遺憾,會有開心,會有辛苦;也會做錯事,也會留個名。靚仔一點,甚至不專業都可變有型控訴。但可惜,他只是個擁有不完美人生的陳奕迅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