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13

陳珊妮同許志安示範詮譯空間Playlist

近期這兩套 MV 在網上掀起小小討論風,是為陳珊妮新碟的兩首歌,製成上下兩集的微電影,由她本人執導。其中解讀空間甚廣,看完也不妨 click 進去看樂迷的意見。
〈低調人生〉
〈啟示路〉
〈低調人生〉及〈啟示路〉同為她的填詞作品,再親導 MV ,是給了樂迷詮譯的第二個機會。
陳珊妮一向寫詞出色,文藝得來,實詞多,不濫情,不虛浮,很細微的感覺——刻意忘記所以伴隨的內疚、就算留神也改變不了的憂鬱——都給她形容得如斯到位。這兩首歌的詮釋空間很大:後青春的失落?更年期的迷惘?歌詞本身已能引起由少年到老人的共鳴。現在於同一人的筆下,配上一個家庭雖尋常但悲慘的故事,令我想起「廣闊詮譯空間」的重要性。
近年,大家對非情歌的著意程度遞增,可能是被情歌害得太深,又或是社會趨勢的必要,尤其關心大眾、宣傳自覺的歌曲,總是易於轉載和歌頌。但一有趣現象是,如今這類歌曲比起從前同類品種,卻越來越直接或露骨,不少事件性歌曲,針對範圍可能小至一條街或一件事,講六四的就只是講六四,講佔領的就只是講華爾街(現在多了中環吧),家暴的就只是講家暴、怪獸父母的就只是講父母。
唔係咁樣,可以點樣?
提議而已。回想從前,〈十個救火的少年〉(達明一派),可以講六四,也可以用於講在縮骨的同事;〈你真偉大〉(達明一派)、〈浪子回頭〉(黑鳥)可以講父權,但也可以講中央;〈農民〉 (Beyond) 講一直被犧牲的農民行軍,如今也可以代表徒勞的工運或社運。如今所謂一針見血的歌曲,大大放棄了主題的廣闊度,降低了藝術或文學性。陳珊妮這兩首歌,令我醒起其實一切也不用那麼「白」,有時講得曖昧一點,反而更有玩味,更能敲響不同人的共鳴。
Bonus Track 帶來許志安〈情人甲〉一曲多集的 MV ,同樣示範了「開放的文本」。第二回尺度之大膽完全顯示同性戀情/情歌不應再被 single out 的新年代。男女、男男或女女,都也是愛情裡的輸送帶,把我們帶到或失落或幸福。這不是電影配曲,不是如陳柏字和洪卓立為同志微電影配的〈支柱〉,也不是什麼要引起你關注 LGBT 議題的話題之歌,只是一首普通不過的許志安流行情歌,同樣靠 MV 去畫多一層故事。
由 Gay Icon 林憶蓮唱出的情歌,那些都市錯摸或得不到的愛情,不經意地代言著同性戀的曖昧或渴求,到張國榮、黃耀明、何韻詩、 at 17等(左右手勞斯萊斯女扮男生都是禁色?)把話題浮面,直至如今象徵任何情歌其實都可以屬於每一種愛情的〈情人甲〉加 MV ,彷彿標誌著同性戀走向平權理想大愛世代的一步。

No comments: